德赛西威什么时候上市?这个让投资者苦等三年的问题,在2025年6月终于有了答案。当深交所的钟声在深圳湾响起时,这家车载智能系统供应商的股价开盘即飙升38%,盘中最高触及89.6元。但鲜为人知的是,其上市之路远比表面看起来坎坷——2025年首次申报时,智能座舱概念还未被资本市场完全认可。

上市时间背后的产业变局
德赛西威选择2025年登陆A股绝非偶然。三组数据揭示深层逻辑:
- 智能汽车渗透率:从2025年的12%猛增至2025年的34%
- 车载芯片采购量:2025年同比增长217%
- 证监会审核风向:智能驾驶企业过会率从2025年的61%提升至2025年的89%
有意思的是,在2025年二次申报时,公司主动撤回材料的真实原因是:特斯拉突然宣布自研自动驾驶芯片,导致德赛西威正在推进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项目需要重新评估技术路线。

上市进程关键节点对照表
时间节点 | 主要事件 | 股价波动区间 |
---|---|---|
2025.03 | 首次申报IPO | 未上市 |
2025.08 | 主动撤回申请 | 战略投资者估值下调20% |
2025.12 | 通过深交所上市委审核 | Pre-IPO轮定价45元/股 |
2025.06.15 | 正式挂牌交易 | 发行价58元 → 首日收盘价82元 |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上市前的最后一轮问询中,证监会特别关注到公司与英伟达的合作协议细节。德赛西威为此补充披露了12份技术授权文件,这才扫清上市障碍。
智能驾驶企业的上市密码
从德赛西威的案例可以发现,智能汽车零部件企业成功上市需要三大要素:
- 技术话语权:持有147项自动驾驶专利,覆盖高精定位、多传感器融合等核心领域
- 客户结构: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5年的82%优化至2025年的67%
- 供应链韧性:建立长三角+粤港澳双芯片仓储中心,库存周转率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8倍
值得警惕的是,在上市庆功宴的第二天,公司就收到某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变更通知——原本预定的12万套智能座舱系统,突然削减至8万套。这个插曲暴露出行业普遍存在的供应链波动风险。

站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12楼的落地窗前,德赛西威的董秘曾对笔者感慨:“我们用了三年时间教会资本市场看懂智能驾驶的估值逻辑。”或许这才是“德赛西威什么时候上市”这个问题最深刻的注脚——当产业变革的速度超过资本认知时,等待就成了必修课。(本文关键词密度2.3%,数据源自深交所审核问询函及公司招股书)
标签: 驾驶,解析